珠海市委财经委8月26日会议提出,将制定低空经济政策包,培育标杆企业并推动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落地。
双方计划围绕VT35系列产品的全链条发展,将在合肥投资建设集研发测试、生产制造、适航取证、供应链管理、销售运营、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该公司新增珠海红宝石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亿人民币增至1.54亿人民币,增幅54%。
云南发布支持低空经济若干措施,对产业链突出贡献项目最高奖1000万元,试点园区每年最高获5000万元,并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促低空文旅消费。
鄂州市城控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8月13日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李志文。该公司由鄂州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业务涵盖通用航空服务、航空器生产维修及机场运营等,旨在推动低空经济领域发展。
7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飙升80.8%,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长21%,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4%,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18.9%。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凸显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强劲驱动作用。
深圳市龙华区出让25.8万平方米土地建直升机场,起始价5330万元,须1.5年内开工,3.5年内竣工。
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发表主题演讲表示低空经济接下来要成熟的一个领域是载人飞行器,另外一个领域是飞行器体验、观光方面的应用。
8月13日,海鸥飞行汽车集团全球总部项目在苏州吴江太湖新城开工,总投资约1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飞行器3000台,年销售额8亿元。
薛鹏认为,低空经济与地产结合,核心就是指向低空经济的“经济”两个字。当前两者有机遇相互结合,但设施投建运营主体不明,若能至少对地市层面的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发展,未来会有较好的前景。
“低空经济就是三分在天,七分在地;低空在天,经济在地。我们要在地面多做一些业务部署,产生经济效益,这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本质。”
中国海油、中信海直与峰飞航空8月3日在深圳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物资运输,采用自主研发的2吨级凯瑞鸥机型。该机型是全球首款同时获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适航证的eVTOL,标志着我国在远海低空物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城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在珠海唐家港至广州穗港码头间开通,标志着“广珠低空通道”的打通。
深圳市发改委规划2026年底前建成深汕通用机场并稳定场址,同时推进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投用及南头机场搬迁,以提升直升机和eVTOL服务能力,强化低空领域研发制造基础。
到2026年底,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
广州开发区与黄埔区发布3+9+N低空起降点布局体系,包括3个枢纽、9个场站和N个起降点,将打造商务观光、物流等空中通道,支持医疗物资运输和政务巡检等航线,同时成立产业联合会推动政策落地,标志着区域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沈阳航空产业集团等共同出资成立沈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主营航空运营支持、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等业务。
湖南省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近日成立,出资额10亿元,由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