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有新变动。隔夜报1.5370%降11.70基点,7天报1.5620%涨1.70基点,3个月报1.6450%降0.20基点。
据称,瑞银数百名客户受到影响,其中一些人的投资受到严重打击。这些客户包括瑞士的客户,他们的加总损失高达数亿瑞郎。
本周中国央行逆回购到期金额为4860亿元,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430亿元、1800亿元、920亿元、645亿元、1065亿元。
5月18日,海湾国际银行完成5亿美元三年期伊斯兰银团融资贷款,获超额认购。此融资彰显其在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及市场对其前景与信用的认可,将助力业务拓展与竞争力提升。
2025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98.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比43.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比16.5%。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亿元,同比少增26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5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3亿元。
5月16日,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中国银行股份,持股比例从13.11%升至14.07%,平均股价4.5499港元。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一个月期跌至1.29厘,创1个月新低,影响金融市场,低利率降低融资成本,但可能积累金融风险。
中国进出口银行1-4月投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超1800亿元,4月末余额达1.8万亿元。重点支持船舶、工程机械出口及满足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
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06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1.40%不变。此次操作规模达1065亿元,体现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延续。利率稳定有助于市场预期平稳,为市场注入合理流动性,保障金融市场运行。操作规模与利率均与此前一致,展现央行货币政策连续性。精准调控流动性,响应市场需求,释放维持稳健政策信号,助力实体经济。
5月12至14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赴福建、广西调研。聚焦金融支持两岸融合及外贸企业服务等议题,听取意见研思路。在福州、晋江分别召开座谈会,强调落实相关政策,此次调研对地方金融工作及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辖内金融机构对1.8万个信用村实施该政策,金额超5000亿元,惠及涉农主体140万个。
5月15日,汇丰欧洲大陆提交法国发展建议,整合业务应对经济挑战,将裁员348人超法员工10%,此次调整影响员工并反映业务布局变化。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4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1.40%不变。当日有1586亿元逆回购和1250亿元MLF到期。此次操作规模较小,而到期资金量大,反映市场资金面供需状况。央行通过逆回购调节流动性,平衡资金投放与回笼,体现货币政策灵活性和精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