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达7.40亿手,成交额52.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1%和17.25%。1-6月累计成交量40.76亿手,成交额339.73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7.82%和20.68%,显示市场持续扩张趋势。
上海自贸区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7.9万个,设立外汇局主管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169家,有效支持企业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该数据凸显自贸区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示范作用。
要加大“上海经验”的复制推广力度,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措施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将优化电子支付服务等措施推广到全国,为我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发展探索实践路径,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5年1-5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14033.7亿元,增长15.1%;进口18509.9亿元,增长2.7%。服务贸易逆差44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2.2亿元。
瑞银报告显示,2024年香港成年人人均财富达60.12万美元(约472万港元),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瑞士和美国。香港人均财富中位数为22.2万美元(约174.28万港元),位列全球第四。2024年全球财富同比增长4.6%,但区域分化明显,美洲增长超11%,亚太及EMEA市场增速不足3%和0.5%。
海南2025年上半年口岸出入境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免签政策成效显著。其中外国人入出境66.3万人次,同比增48%,免签入境占比89.6%达26.9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6.6%。入境59.9万人次增18.9%,出境64.1万人次增22.7%。
澳大利亚5月商品贸易顺差骤降至22亿澳元(约合15亿美元),创2020年8月以来新低,远不及市场预期的50亿澳元。数据显示,5月出口下降2.7%,主要受液化天然气和肉类产品拖累;进口则飙升3.8%至历史新高,由运输设备、飞机和汽车进口推动。4月顺差下修至49亿澳元,凸显贸易平衡压力加剧。
6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1%,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达51.6%,消费品仓储需求表现突出,食品、家电和农副产品等品种订单增长显著。
上海将于7月4日启动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旨在拉动暑期入境消费。数据显示,去年首届活动带动境外旅客增长42.2%,外卡消费增长68.2%。今年将在西岸滨江打造融合全球品牌展、体验空间及体育赛事的新消费场景。
7月2日,香港金管局在纽约时段买入200.18亿港元并沽出美元,以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因港元汇率触及7.85弱方兑换保证。此举使银行体系总结余降至1441.75亿港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6年瑞士经济增长率仅为1.2%,并警告该国面临地缘政治紧张、能源价格波动等重大外部风险。IMF预计2025年底通胀率将降至0.1%,2026年底前回升至0.6%,凸显瑞士经济脆弱性。
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若突破1.20将令决策者棘手,但当前1.17水平可接受。他罕见评论称汇率上升速度比具体数值更值得关注,指出快速波动才是政策制定者的主要担忧点。
北京1-5月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5.1%至1.26万亿元,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9%至644.1亿元。
2025年1-5月安徽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331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四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商务服务业表现亮眼,营收增长19.1%,贡献全部增长额的71.1%。利润总额同比增20.8%,营收利润率升至5%,59.1%的企业实现盈利。
新西兰6月商业信心显著回升,澳新银行调查显示46.3%企业预计经济改善(较5月36.6%提升),40.9%看好自身增长(前值34.8%),反映全球关税影响减弱带来的经济回暖趋势。
福建省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8%,增速较1-4月提升0.9个百分点。38个工业大类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3.7%,化学原料、电气机械等行业利润增幅提高超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升至6.40%,每百元营收成本减少0.11元。
6月份,制造业PMI升至49.7%,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扩张。
在亚洲持续快速增长的时代,香港将会找到新机遇、新动能、新出路。以金融为例,香港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务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担当更重要、更多元的角色。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潘功胜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春临、廖岷、宣昌能、李云泽、吴清、康义、朱鹤新、谷澍、王一鸣、黄益平、黄海洲出席会议。徐守本因公务请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辽宁省分行、湖南省分行、云南省分行负责同志列席会议。